《实施意见》任务分工
贯彻落实事项任务目标落实措施
一、建立健全审计项目统筹管理机制1.建立审计对象动态数据库利用审计工作管理平台,建立审计对象管理数据库,根据每年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审计情况随时调整。
2.审计范围的市属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对企业主要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任期内至少审计1次制定国有企业3-5年中长期审计工作规划。对审计对象实行分级管理、分类审计,根据审计对象的级别、类型,确定审计方式、审计内容和审计频次。
3.制定企业审计操作指南在省厅企业审计操作指南的基础上,市局组淄川、周村、张店等区县局结合我市实际,细化我市企业审计操作指南。
二 、建立健全大数据审计工作机制1.实行国有企业定期报送资料制度首先建立14户市政府直管国有企业报送资料的制度。每年4月底前,国有企业按照要求报送财务会计、业务和管理等资料(含电子版)。
2.建设审计数据中心和企业审计数据分析平台组建数据团队。建立一支3-5人组成的固定数据分析团队,并在项目实施中抽调相关人员组成“战时团队”。利用审计工作管理平台,探索开发企业审计子平台。首先建立14户市政府直管国有企业基本情况数据库,包括企业内部架构,财务、税务、工商数据,财政扶持情况,巡察、审计、环保、物价、国资办等部门检查情况。
3.探索企业联网审计选择1户市属国有企业,选取1-2项重点业务探索推进企业联网审计试点工作。
三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机制1.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体制
      加强对内部审计、内部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及其他专项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有效利用内部审计力量和成果;加强对内部审计质量的检查。实现企业内部审计结果与审计机关成果资源共享。
2.加快推进建立总审计师制度指导国有企业于2018年12月底前建立总审计师制度,总审计师向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四、建立健全审计机关与其他部门单位的协调配合工作机制,审计结果运用机制1.建立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建立健全与巡察、纪检、监察、组织等相关部门和单位之间经常性信息通报与交流、问题线索移送与案件协查、查处结果反馈等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及责任追究、审计结果报告和公告等审计结果运用机制。
2.加大对重点企业审计监督按照管理权限,将14户市政府直管国有企业的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等结论性文件,抄送市委组织部门。
五、探索建立境外国有资产审计监督机制对国有企业境外投资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组织力量对我市境外投资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条件具备时,按照省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国有企业境外国有资产审计工作。
六、指导区县审计局建立有关工作机制各区县审计局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体制机制加强对区县审计局在审计项目管理,数据平台建设,人才培训,项目实施,成果运用等方面的指导,提高区县审计局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能力。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