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
|
|||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强化风险防控“免疫功能”,已成为保障单位稳健运行、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期,桓台县审计局深入县直有关部门及各镇办,聚焦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建设与运行状况,开展全县内部审计提档升级调研工作。笔者认为,当前基层内部审计工作面临数字化转型滞后、复合型人才短缺等多维挑战,应采取有力措施,深化拓展内部审计职能,实现内部审计服务治理目标实现的价值增值。 一、问题表现 (一)领导层重视程度与职能定位不匹配。部分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职能定位存在认知偏差,未能充分理解内部审计在风险防控、优化治理中的关键作用,导致资源配置、工作推进方面存在机制性梗阻,作用发挥受限。 (二)业务独立性保障机制缺失。部分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架构中地位不明确,与其他部门存在利益关联或工作交叉,在管理架构、汇报路径等方面缺乏制度支撑,审计过程易受部门利益干扰,直接影响结论权威性与整改落实刚性。 (三)复合型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现阶段多数单位内审队伍存在“单一专业背景占比过高”问题,缺乏审计、会计、管理等多领域综合性人才,难以适应审计对象复杂化、内容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四)数字化审计转型滞后。多数单位仍依赖传统手工查账、抽样审计方式,大数据分析、智能风险预警等信息化工具未能嵌入审计流程,业务覆盖面与穿透性受限。 二、对策与建议 (一)政治引领把好总开关 一是强化组织架构与制度保障。各单位需立足自身治理特点,系统推进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建设,科学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同步厘清职责边界、规范工作流程,确保内审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同时,聚焦制度体系闭环管理,建立涵盖审计立项、实施、报告、整改的全流程操作规范,配套制定职业行为准则、质量控制办法等专项制度,通过制度刚性约束,提升审计标准化水平与专业公信力。 二是强化业务管理体制机制设计。构建党委(党组)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切实履行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主体责任。具体需审议内部审计制度,确保制度科学有效性;审议审计计划,明确年度工作重点;审议重要审计报告,及时掌握问题风险;决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其负责人任免,夯实组织保障;加强重要事项管理,从源头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使其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护航单位健康发展。 (二)专业赋能铸造强队伍 一是科学配置专职审计人员,优化队伍结构。各单位应立足实际审计需求和自身内部审计组织体系架构特点,建立动态化、差异化的专职审计人员配置机制。根据年度审计项目规模、业务复杂程度及行业特性,基本保持人员数量与工作量相匹配。在人员资质方面,应明确要求审计团队具备跨学科知识储备。建立“阶梯式”人才储备库,通过“以老带新”的导师制促进经验传承,对于新入职人员,应设置实务操作考核期,重点考察其风险识别、数据分析及沟通协调等核心能力,确保团队专业素质更好地应对多变的工作挑战。 二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专业素养。构建“选育用留”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在选拔环节建立“双维评价”机制,既考核专业能力又评估政治素养,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测试候选人的职业判断力和风险敏感性。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每年组织专项培训,重点开展大数据审计、内控合规管理等前沿课程。搭建跨单位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内部审计案例研讨会、行业对标学习等活动,促进先进经验共享;完善职业发展通道,将职业资格考取与职务晋升、绩效奖励挂钩。同时安排优秀人员参与巡察、合规管理等关联岗位实践,强化实践锤炼。 (三)科技强审增加原动力 一是推动智慧转型,强化科技支撑。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积极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化手段已成为提升内部审计质效的必然趋势。实际工作中,要逐渐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内部审计,加大对信息化建设投入,对数据采集、分析、存储等核心环节,逐步完善全流程标准化操作规范,快速精准获取海量数据,深度分析挖掘潜在问题与风险,提升审计效率与精准度。 二是拓展内审范畴,深化监督效能。以乡镇为例,在开展常规村两委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上,聚焦重点部门、领域、项目及民生工程。借助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强化审计延伸工作,深挖潜在问题,拓宽审计覆盖面。例如,在重点项目审计中,通过信息化技术实时跟踪项目资金流向、项目进度、执行情况等,及时识别违规操作、资金浪费等问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经济体检”功能。 (四)质量聚焦打造好项目 一是构建标准化审计流程体系,强化过程质控。聚焦内部审计质量全流程管理,严格把控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报告的撰写等关键环节审计程序,制定覆盖审前准备、现场实施、报告撰写的标准化操作模板,确保审计程序规范落地。建立重点项目会商审核制度,由项目主审、部门负责人分层把关机制,对实施方案、取证链条、问题定性开展穿透式审核,实现质量管控由事后复核向事中干预转变,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二是打造多维赋能平台,激发质量创新动能。构建“培训+科技+整改”三维赋能体系,系统实施“审计质量提升行动”。开展内部审计精品项目培训班,强化优秀项目典型经验分享交流,推动最新审计理论和实践经验推广。搭建智慧审计平台,集成政策法规库、典型案例库等数据库,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利用,开发智能分析模型,实现跨部门数据穿透分析。强化整改赋能,把问题整改、成果转化作为改进提升工作的重要抓手,以高质量审计整改提升治理实效。(桓台县审计局 张晋 陈琛)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