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审手记 | 我是如何开展文旅融合审计的? | |||
|
|||
相关背景:山东省淄博市审计局组织实施的淄博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政策落实及资金绩效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于2023年获山东省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此次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了全市文化旅游相关政策落实、文旅融合发展资金分配及使用情况,共揭示了9大类156个问题,移送问题线索18件、涉及23人次,11篇审计信息获省、市领导批示,推动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章立制32项、开展专项清理整改5项。 提升文旅融合审计质效需强化系统思维 ——参加淄博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政策落实及资金绩效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的一点体会 2022年8月,我们开展了淄博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政策落实及资金绩效情况专项审计调查,覆盖市本级和7个区县。面对文旅系统项目多、事项杂、资金分散,以及淄博市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我们注重强化系统思维,切实提升了审计工作质效。 首先,我们注重科学谋划、明确审计重点。我们夯实审前研究,建立了涵盖五大类、70余项政策的文旅审计政策法规库。我们走访了相关部门和单位,采用集体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摸排全市文旅政策、项目资金安排、重点文旅项目建设运营和绩效管理、全域旅游发展、文物管理、消费券资金管理等情况。同时,借鉴了青岛、杭州、洛阳文旅审计项目案例成功经验,最终编制了涵盖八个方面共20项重点内容的审计实施方案。进点后,我们对政策涉及面广但资金体量小的一个区县开展了试审,根据试审结果,调整实施方案,编制审计操作指引30余条。比如,我们在试审中发现文旅惠民消费券资金兑付流程不像审前调查中了解的那样完善规范。因此,我们立即调整工作重点,将文旅惠民消费券发放、使用、结算等情况确定为主攻方向。 其次,我们注重紧扣地方实际、突出项目特色。一是聚焦齐文化创新传承。淄博是齐文化发祥地,文化资源丰厚。我们聚焦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项目、齐长城文化生态旅游带、黄河文化旅游带规划,重点关注了齐文化研究、宣传推介、保护利用等方面,将五级文物保护体系建设、文物修缮、文保资金使用绩效作为审计重点。项目伊始,我们设计了专项资金审计表,向财政和文旅部门获取了2020年至2021年文物保护项目专项资金拨付使用情况、立项或竣工验收项目情况,重点关注了两年以上未开工建设和超项目执行期限未开工建设的项目等。综合应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图斑,分析数据、比对图像、判读影像,揭示在文物保护范围内违规建设、文物资源开发不合理、专项资金被挪用等问题。比如,关于齐长城保护巡护,我们调取了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内部应用系统中淄川区、博山区、沂源县巡护人员的工作数据,结合人社部门工资发放数据等,分析巡查频次和时长是否达到要求,考勤制度是否完善,考勤情况是否真实,工资是否与考勤挂钩,齐长城文物监管保护项目是否按要求有序实施,揭示了齐长城巡护不到位、文物主管部门监管不力等突出问题。二是聚焦文旅融合高地打造。结合市委市政府“强富美优”城市愿景,围绕优化全域旅游体验、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等内容,我们重点审查了全域旅游推进、文旅设施配套、文旅产品供给开发等任务推进情况。以12345市长热线作为了解市民诉求的突破口,重点关注了景区信息反馈机制是否畅通,景区管理是否到位,是否存在因疏于管理导致游客满意度低等情况。延伸查看了景区周边配套是否完善,产业链条是否完整,揭示全域旅游发展任务未完成、文旅项目招引质量不高、文旅配套设备闲置等问题。我们紧跟“淄博烧烤”热度,跟进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培育、文旅消费券发放等情况。我们借助大数据审计技术,针对不同疑点问题建立分析模型,通过综合分析2022年以来全市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信息、注销吊销信息,全市在职人员的婚姻登记、社保缴费信息等行业数据,结合我们采集的财政支付系统数据、文旅消费券核销数据、文旅系统人员信息等进行关联比对,重点检查了虚假刷单、短期异地核销、违规拆单交易等异常情况。通过分析消费券核销数据,确定重点核查对象,揭示了利用职务便利牟利、虚假刷单套取财政补贴等问题。我们进一步研究了核销金额、用券产品、客户信息等不同维度数据间的关联性,揭示了文旅消费券实施方案不尽合理,核验机制不健全等机制漏洞。(张丽璇)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