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组织实施好审计项目 | |||
|
|||
审计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核心环节,审计人员执行审计实施方案,发现审计问题,收集审计证据,得出审计结论,提出审计建议,形成取证底稿。在实施过程中,既要保证审计质量,又要提高审计效率,这不仅需要审计人员保持高度的职业怀疑态度,更是对审计人员能力、谋略、应变水平等多种因素的考验与较量。 组织实施好审计项目要认真谋划,“谋定而后动”。一是要做实审前调查,审计组应系统了解被审计单位历史沿革、发展现状、职责履行情况,通过审阅、问卷、访谈等方法,掌握被审计单位行业制度规范、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等相关信息,寻找被审计单位的薄弱环节,发现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提高审计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二是要做活审计实施方案,根据审前调查结果,将审计思路、审计需求与数据分析深度结合,围绕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聚焦被审计单位的主责主业、风险隐患,精准化提出审计策略、审计重点,科学编制审计实施方案,避免模板化。 组织实施好审计项目要明确目标,“知止而有得”。一是把打造优秀审计项目作为提升审计质量的“纤绳”,在提升审计质量、打造审计精品上下功夫,提高创优意识、精品意识,关注实施阶段全流程、各环节,深入剖析问题的内在原因,推进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线索、加大揭示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查处力度,提升审计工作层次和水平。二是把“心中有报告”贯穿审计全过程,把系统领域内的重大政策、改革要求、发展方向研究透彻,把行业规划、预算安排、项目计划了解清楚,对审计结果预期、如何撰写审计报告、如何开发审计成果做到心中有数,找准找实重点关注的项目资金,提升“高人一等”的政策水平,突出审计成果的确定性,做到揭示问题“一击即中”,更好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组织实施好审计项目要注重深度,“深度决定高度”。一是遇到疑点要一竿子插到底,不能捋着实施方案一味追求速度,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犯形式主义毛病。要聚焦“重要业务、重大风险、重点问题”等方面,深入分析、全面预判,重点发现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特别是在当前“紧日子”背景下,要针对不同的项目类型,善于从现象到本质、从微观到宏观上找出路,从把握宏观大势上发现问题,不能就现象谈问题、提出的审计建议浮于表面,要把审计发现的具体问题放在改革发展大局下进行审视,积极推动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从宏观层面更高层次发挥好审计职能作用。二是要充分发挥好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巡察、组织等其他监督贯通融合作用,打通堵点难点淤点,推动高效率高质量衔接协作,深化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成果共享,增强监督合力,助力审计发挥好揭露性、宏观性、建设性作用,提高审计监督的高度、深度、精度、厚度。(桓台县审计局 王鹏)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