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BIM技术优势和运用其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成效 | |||
|
|||
BIM:基于模型的信息化管理(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或者建筑信息化管理(Buil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管理三维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是近几年建筑工程行业兴起的新技术,将BIM运用到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具备远程智能化、全过程实时监督、工程项目快速复审、审计资料数字化存储等特点,是切实解决审计力量不足,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确保公共投资审计全覆盖的重要手段。 其实早在1975年,“BIM之父”——乔治亚理工大学的Chuck Eastman教授就创建了BIM理念。BIM理念的启蒙,受到了1973年全球石油危机的影响,美国全行业需要考虑提高行业效益的问题,1975年“BIM之父”Eastman教授在其研究的课题“Building Description System”中提出“a computer-based description of-a building”,以便于实现建筑工程的可视化和量化分析,提高工程建设效率。 它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 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八大特点。 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项目参与方在同一平台上,共享同一建筑信息模型。利于项目可视化、精细化建造。BIM不再像CAD一样只是一款软件,而是一种管理手段,是实现建筑业精细化,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视觉方面:三维渲染,虚拟施工,对全部过程实现可视化。一是通过三维渲染动画,给人以真实感和直接的视觉冲击。建好的BIM模型可以作为二次渲染开发的模型基础,大大提高了三维渲染效果的精度与效率,给使用者更为直观的宣传介绍。二是三维可视化功能再加上时间维度,可以进行虚拟施工。随时随地直观快速地将施工计划与实际进展进行对比,同时进行有效协同,施工方、监理方、甚至非工程行业出身的业主领导都对工程项目的各种问题和情况了如指掌。这样通过BIM技术结合施工方案、施工模拟和现场视频监测,大大减少建筑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减少返工和整改。三是利用BIM的三维技术在前期可以进行碰撞检查,优化工程设计,减少在建筑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错误损失和返工的可能性,而且优化净空,优化管线排布方案。最后施工人员可以利用碰撞优化后的三维管线方案,进行施工交底、施工模拟,提高施工质量。 计算方面:快速算量,精确计划,对整体质量实现精细化。一是BIM数据库的创建,通过建立5D关联数据库,可以准确快速计算工程量,提升施工预算的精度与效率。由于BIM数据库的数据粒度达到构件级,可以快速提供支撑项目各条线管理所需的数据信息,有效提升施工管理效率。二是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很难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海量的工程数据,无法快速准确获取以支持资源计划,致使经验主义盛行。而BIM的出现可以让相关管理条线快速准确地获得工程基础数据,为施工企业制定精确人材计划提供有效支撑,大大减少了资源、物流和仓储环节的浪费,为实现限额领料、消耗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在管理方面:多算对比,冲突调用,对通盘决策实现高效化。一是管理的支撑是数据,项目管理的基础就是工程基础数据的管理,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关工程数据就是项目管理的核心竞争力。BIM数据库可以实现任一时点上工程基础信息的快速获取,通过合同、计划与实际施工的消耗量、分项单价、分项合价等数据的多算对比,可以有效了解项目运营是盈是亏,消耗量有无超标,进货分包单价有无失控等等问题,实现对项目成本风险的有效管控。二是BIM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可计量(computable)的特点,大量工程相关的信息可以为工程提供数据后台的巨大支撑。BIM中的项目基础数据可以在各管理部门进行协同和共享,工程量信息可以根据时空维度、构件类型等进行汇总、拆分、对比分析等,保证工程基础数据及时、准确地提供,为决策者制订工程造价项目群管理、进度款管理等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 今年以来,张店区审计局依托山东理工大学智力优势,深化“校政”合作,以张店区马尚二中教学楼接建工程为试点,探索运用BIM技术进行模型数据审计、全过程动态审计,促进提升了公共投资审计的质量和效能。 一是实现了公共投资审计的事前控制和科学预判。利用BIM系统的自动检测碰撞点功能,对土建和给排水、电器、消防等安装工程进行合并碰撞,及时发现设计图纸的冲突,并协调相关单位提前进行设计修改,大大减少了未来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隐患,提高了公共投资的绩效管理水平。 二是实现了跟踪审计资料的实时上传和收集汇总。通过BIM的网络互联功能,利用手机、笔记本等现场采集工具,实时将施工图纸、设计变更、现场签证、验收单等工程资料上传。同时,利用BIM的信息收集汇总功能,及时查看相关会议记录、变更记录,并对施工单位发起的重大变更事项及设计方、监理方和建设单位当时的意见进行查阅,科学确定变更的责任方,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提供真实、准确的基础依据。 三是实现了多种算量模型的有机融合和对比分析。分别运用主流软件建立土建算量模型、钢筋算量模型及安装算量模型,对各模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模型“量随图出”功能,对送审项目的工程量进行复算和核对,特别是对与招标工程量差异较大的结算部位,进行重点审查,并分析原因,确定责任。 四是实现了BIM平台系统对审计过程的跟踪管理。在BIM系统中,通过实时上传,将所有审计资料均保存在信息库中。同时,赋予分管领导、审计组组长、复核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浏览和管理的权限,使其均可通过系统的管理舱和浏览器,全面参与到审计管理中,便捷浏览审计业务数据,掌握审计进度和审计结果,及时提出要求和发布指令,实时监控审计质量,确保对审计过程的全方位跟踪管理。(张店区审计局 王亮)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