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美食话楚辞 | |||
|
|||
屈原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他气魄宏伟、辞章瑰丽的作品堪称世界文学殿堂的精品,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楚辞》当中涉及的植物,多用以寄寓言志,千载以来备受文学界人士所推崇。但作为一个小饕,我更想和大家来聊一下楚辞中香草与美食的关联,传承文化的同时也品尝了美食,何乐不为? 一、木兰篇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木兰,正是由于其“花香如兰似杜”而得名,其中的紫玉兰是中国著名的珍贵观赏植物,花蕾入药,称辛夷。云南有道名菜——酥木兰花,做法简单,味道却诱人,更有着润肺止咳的功效。取新鲜的红色木兰花洗净切丝,加入小麦面粉和鸡蛋、少许盐,搅拌均匀;在锅内加油,油热后倒入花瓣,炸至金黄,装盘即成。外酥内嫩,一口咬下去唇齿间满满的芬芳,这是任何添加剂都无法替代的香味,也是云南人最爱的味道。 二、杜蘅篇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最早想去了解杜蘅,是因为《红楼梦》中对薛宝钗的住所蘅芜苑的描述。“蘅芜”指代的就是“杜衡”和“芜菁”,有驱虫之效,故常作为香囊的主要香料或是用于代替樟脑,入菜恐怕是不可能了。 但这位蘅芜君宝姐姐有名的螃蟹诗却在对现实黑暗、政治人物面目丑恶的讥讽的同时,其诗表面也教了我们吃螃蟹的注意事项。由于传统上中医认为蟹性寒,故常用姜茸、紫苏等配置食蟹使用的调料;仅仅饮酒不能抵消螃蟹的腥气,还要加上菊花才行。 中国吃蟹的历史悠久,蟹的菜肴也不断发展,各个时期,都有其螃蟹名菜肴。隋朝时期,有一道名菜叫“镂金龙凤蟹”,据《清异录》记载,此菜是在糟蟹、糖蟹的壳上面贴上用金箔刻成的龙凤花云图案而成。相传,这一奢侈的名蟹菜肴,是隋炀帝所创。糖蟹,在隋时也是名品,《清异录》记载,“隋炀帝幸江州,吴中贡糖蟹。”到唐代,糖蟹更受欢,后此蟹菜为贡品。黄庭坚曾写过“海馔糖解肥,江醪白蚁醇”的诗句。苏舜卿也说:“霜柑糖蟹新醅美,醉觉人生万事非?” 三、花椒篇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一说到花椒,很多人的舌头便开始条件反射地震动起来,想起那令我们触电般的麻,但是大部分人却忘却了花椒的香味。想当初,花椒也是十三香之首,皇后住的房子也用花椒和泥土混合砌墙,房间温暖而芳香,美其名曰“椒房”。如今除了作为一味调料,还有谁会独独去欣赏花椒的香味呢。我想我们错失了很多单独欣赏花椒的机会,如同错失了很多生活中的美好。 巧用花椒成就了麻辣川菜,而花椒完全独立成为川菜的一种基础味型,却已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清末《成都通鉴》中有关于“椒麻鸡片”的名目,从那时起,“麻”作为一种味型,开始在四川流传。椒麻鸡片这道四川省的汉族传统名菜,味道香辣可口,色彩鲜艳,制作工艺较为简单,其关键点就是用生花椒、葱叶和盐铡制成刀口葱椒茸,调以酱油、味精、川盐、芝麻油、冷鸡汤等制成的“椒麻”味汁。“椒麻”是川菜独有的味型。四川汉源清溪“红袍花椒”早在唐元和年间就被选为贡品,故又称“贡椒”,以此调制而成,具有浓烈的麻香味,做出的鸡片肉质细嫩,入口鲜爽,咸鲜香麻,味道浓郁。 芸芸众生的传奇用再多的春秋笔墨也无法全部记录,而屈原却作为其中的代表被千世传颂。最终凝练的,留下的,不过是一种美食,一种文化,千百年,生生不息。我们所说的文明的传承大抵如此吧。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