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审计论坛
审计解密亿元集资骗局

发布日期:2015-08-24 16:26:24 浏览次数: 字体:[ ]

200584,根据审计移交线索,一起涉案金额1亿元,受害群众数千人的集资诈骗案告破,某有限公司董事长被检察院批准逮捕。提起这家有限公司,此前可是响当当的民营企业,该公司由董事长王某一手创建,一直以发展芦荟种植业,进行芦荟回购、深加工为主要业务,经过几年的运营发展,公司已经成为拥有下属子公司5家,资产过2个亿的知名品牌企业,董事长王某也一度成为市十大风云人物、优秀企业家。这样一个披着光环的企业,为什么竟然由辉煌逐步走向集资诈骗的道路,在人们感到疑惑的同时,也为审计人员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取得这么重大的工作成果而拍手称快!

群众上访:真相谣言费思量

200572,众多上访群众反映,他们投入该有限公司的入股集资款,不但没有取得承诺的高额回报,目前本金也索要无果,该公司可能涉嫌集资诈骗的问题。一边关系着企业的发展,一边关系着群众的利益,上访群众反映的是真相还是谎言?一旦处理不好会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信访部门及时向政府作了要情汇报。200574,市政府召开了由信访、审计、公安等部门参加的专题会议,为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会议果断决定由公安部门对犯罪嫌疑人王某实施刑事拘留,对该公司的六个账户及会计资料进行了查封,指派我局对该公司及下属企业的会计账目进行专案审计。

审计介入:理清思路巧部署

责任重大,使命严肃。根据市政府的要求,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立马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5人审计调查小组,迅速开展审前调查。通过初步调查了解到,该有限公司资产近2亿元,其中,芦荟苗、大棵芦荟及芦荟叶价值5千多万元,价值1千多万元的半成品及产成品存放在本市、青岛、北京的仓库中,保洁等多家公司正在与该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并且公司还有大量产品出口日本,公司表面看有着良好的盈利前景,理论上可以实现向种植户承诺的回报率。审计人员陷入了沉思,公司有那么多的资产,公司自身到底有多大实力?库存材料产品是否真实?公司自身的盈利水平如何?公司是否有兑付集资及利息的能力?针对一些列的疑问,审计组初步拟定了兵分两路,内查外调,双管齐下的审计思路。一路内查,以公司账面审计为基础,重点落实注册资本、公司利润的真实性;一路外调,以相关单位调查为突破,全面核实公司库存和出口情况。

一路内查:搜集证据求突破

当时正值酷夏,气温高达三十多度,五家关联公司的账目堆满了专案室的每一个角落,内查小组成员迂回于五家公司的连环账中,获取了厚达两尺的证明材料,审计捷报连连。

该有限公司进行这样大规模的集资活动,自身是否有相应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首先引起了审计人员的关注。审计人员先从工商部门入手,调出该公司的注册资料,通过调查了解到,该公司成立于19995月,后期相继成立食品饮料有限公司、食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王某分别担任除种植有限公司外5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该公司的注册资本总额为6100万元,与账面反映的注册资本额6100万元基本一致,难道公司的注册资本没有问题?此时审计人员陷入了沉思,注册资本总额相符,其中每笔注册资本是否真实?审计人员眼前一亮,又开始按照注册资本的登记时间,全面细致地从账目中查找注册资金的原始资料,最终通过对原始单据的审查,核实该公司成立时实际注册资本是1500万元,虚增注册资本2700万元,同时延伸审查发现,20029月该公司追加的注册资本1900万元,也是通过虚增原材料、在建工程等凭空增加的,公司累计虚增注册资金4600万元!审计工作初战告捷!

公司对外承诺的最低回报率为26.25%,公司实际利润是否能够达到或超过该利润水平是审计的关键。审计人员从分析公司的整体业务入手调查得知,该公司自1999年成立以来,一直以发展种植户及委托种植为主业,其他业务很少,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是收入来源的重点,接下来审计人员对该公司成立以来的主营业务收支情况进行了详细审查,经过对公司大笔业务的账面审计和关联单位的调查核实进行比对分析,剔除大量虚列收入、少计成本事项,最终核实公司实际主营业务收入为1013万元,主营业务成本为910万元,公司成立以来仅取得了103万元的主营业务利润,而委托管理费、大棚租金及业务提成等主要期间费用支出就达到了5000余万元。公司账面利润虚空!高额回报无从谈起。

审计情况进一步明了,公司截止审计日的外欠规模到底有多大,造成的影响面有多广,审计人员对外欠集资情况又作了进一步的调查落实。原来该公司自2001年就开始以委托种植方式收取集资款,不仅以承诺的最低回报率计算利息,而且还采取额外支付业务提成、发展费等方法招揽新的人员加入,截至20055月末应付集资款已达1.3亿元!

一路外调:落实库存扩战绩

与此同时,外调小组顶着酷暑也展开了全方位的攻坚战,奔关联单位,跑基层种植户,积极取证,调查成果丰硕。

该有限公司账面显示原材料占总资产的比重为40%,是公司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抵偿债务的基础,账实是否相符是调查的重点。审计人员首先入手对库存原材料展开调查,该公司原材料账面数为5000多万元,主要是芦荟苗、大棵芦荟和芦荟叶,其中包括价值3700万元分布在各地种植户大棚的大棵芦荟,由于该公司对芦荟的种植业务采取自营种植和委托种植两种经营方式,这批芦荟是否属于公司所有引起了调查人员的密切注意,审计人员决定采取入户调查为主、回购合同审查为辅的审计方法,对这部分芦荟的归属进行详细审查,通过艰苦的调查分析和汇总,情况进一步清晰,原来这部分芦荟,当年公司与种植户已签定回收合同,种植户先付了定金,到期后公司按照合同要求进行收购,公司目前已严重资不抵债,无力回收芦荟及支付种植户所交定金,合同无法履行因此原材料账面反映的3700万元的大棵芦荟已不属公司所有。公司按合同收购的部分芦荟叶虽然已入账,但由于没有销售市场,产品已经过期,导致芦荟叶已无利用价值,即价值65万元的芦荟叶也已不存在。由此证明库存材料严重不实!

库存产品是否货真价实也不能忽视。专案组马不停蹄,对公司库存产品进行了全面盘点,盘点显示账实相符。难道库存产品真实?审计人员又陷入了沉思,该公司库存产品数量如此巨大,显然产品存在滞销的问题,该产品有一定的保质期限,产品滞销时间长,将对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审计人员决定外请专家对产品质量进行进一步的鉴定。说干就干,审计组立马协调请来了卫生监督所的专家对存放在公司库存中的近千吨价值440万元的半成品、产成品进行了现场检查,根据《食品卫生法》第九条第九项“禁止生产经营‘超过保质期限’食品”的规定,该公司库存中的半成品、产成品由于销路不畅,绝大部分已超过了保质期应及时报损。而存放在北京、青岛两地的产品虽没有进行实地检查,但从出厂日期断定也已超过保质期。值此,审计人员推断公司账面反映的3500余吨,价值1552万元半成品、产成品基本无价值,库存产品再次亏库!

出口海外是否像王某鼓吹的那样辉煌呢?为进一步揭穿其骗局,外调小组对该公司声称的其产品出口日本的情况进行了核实。通过外调经手出口的某水产公司,最终揭开了谜团,实际情况是被审计单位在20036月,将4kg1.0cm铝箔袋原浆丁12吨出售给某水产公司,水产公司再自行出口,只实现销售收入9.9万元,而销售成本则为11.9万元,此次亏损了2万元,出口海外还是一场空!

审计移交:铁证如山终伏法

审计推断,该有限公司实际是一个空壳公司,多年来一直通过邀请名人加盟,赚取名人效应不切实际的虚假广告宣传,来增加迷惑色彩,达到吸引种植户加盟,聚敛钱财的目的,公司则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法,将后期种植户投入的资金作为利润返给先期投入的种植户。通过循环反复,给广大群众造成“投资确实能够获利”的假象,吸引更多的受害群众参与投资,在铁的事实面前,犯罪嫌疑人虽然默认,但仍从公司实力及经营利润等方面为其诈骗行为进行无力的辩解。审计结束后,审计组及时将案件线索移交给检察院,检察院立案查明后,提出公诉,王某及相关涉案人员最终落入了法网,得到了法律应有的制裁。

回首卷宗:发人深思体会深

案件现已告一段落,涉案人员也受到了法律的惩罚。专案审计在发挥监督作用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体会和启示。

一是注重审前调查,善于审前理清工作思路。目前各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情况日趋复杂,各单位都有自己的业务特点,审计人员只有进行深入的审前调查,才能把握工作重点,理清审计思路,有的放矢地进行审计工作,避免走弯路,提高审计效率。

二是注重内查外调,善于从比对分析中找突破。当前经济业务中各种舞弊问题很多,单纯从账面审计有时很难发现问题,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但善于账面审计,还要善于针对相关事项进行深入调查,从调查和审计差异中找突破。

三是注重审计细化,善于宏观把握微观入手查问题。在全面把握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宏观概貌的基础上,依据审计目标的要求,对重点经济业务坚持查全查细,查深查透,从细节之中严谨求证,全面发现和揭露问题。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