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审计论坛
细究“往来款” 巧挖“小金库”

发布日期:2015-08-24 16:26:25 浏览次数: 字体:[ ]

小金库”是极少数具有一定特权的人喜欢、绝大多数人厌恶的社会毒瘤,它的存在严重侵蚀了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严重破坏了财经纪律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正是因为极少数特权人的喜欢,它成为难以根除的顽疾,虽然国家多次清理整顿,但只要有条件便会卷土重来;也正是因为极少数人喜欢,决定了它是见不得阳光的,从形成之日起就是秘密存在,有的甚至隐藏的很深。但无论如何,“小金库”总会留下蛛丝马迹,特别是在往来款中往往会有很多线索。近几年来通过对往来款项“完整性”“合理性”的深究细查,挖出了大量的“小金库”。

往来款完整性的审计

往来款的完整性是指往来的双方是否以相同的性质、相同的金额对同一笔资金进行方向(科目)相反的会计核算。往来款完整性的审计主要是用于核实同一系统、同一部门内部不同单位之间的资金往来的真实性,不仅仅包括在往来科目中核算的应收应付、预收预付等款项,还应包括同一系统内、同一部门不同单位之间的上缴下拨等款项。“往来款”最显著的特性是款项在两个单位或账套之间有“往”有“来”,金额相等、方向相反,如一个单位为应收款相关另一个单位必为应付款,一个单位为支出相关的另一个单位必为收入,否则就必然存在“隐情”。但在审计过程中往往只能看见单方面的核算情况,有时很难准确判断是否真实,因此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往来的双方同时审计或者延伸有时尤为重要。主要包括:上下级之间的往来、主管部门和所属单位的往来等等。

上下级之间的资金往来。审计的目的是检查往来资金是否全部入帐,有无以上缴下拨为由转移资金的问题。审计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全部核对往来资金和对重点项目的资金、重点时间的资金进行审计。如在对某系统管理的单位财务收支进行审计时发现,市公司及所属县公司资金往来较多,市公司对各县公司上缴的资金记录的不明细,从市公司的有关资料中看不出各县公司应缴多少、已缴多少、是否欠缴等情况,其有关人员对此也解释不清,经核对各县公司上交的金额和市公司账面反映的金额不一致。仅仅是账务记录混乱,还是利用记录混乱的账务转移资金?面对这种情况,审计组决定从弄清其往来资金入手,审计其账务记录的真实性。利用两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同时对该系统的两级单位审计的优势,采取最笨但也是最实用的办法,对该系统2个年度的上缴下拨资金逐笔进行核对,要求各县公司审计组将2个年度上缴市公司的资金逐笔、按银行划款时间、市局收款帐号、汇款用途抄列,对市公司下拨县公司的资金按市公司开户银行划款时间、划款银行帐号、核算科目抄列,上报市公司审计组。市公司审计组安排专人对县局上报的数据一一进行核对。通过核对,结果查出部分县公司上交的部分资金,未在市公司账内核算,以此为线索查出该市公司采取收入不入帐的办法,将部分县公司上缴的资金***万元转至账外核算的问题。

不仅上下级之间的往来有时不完整,主管部门和所属单位之间资金往来也常常存在这样的情况。现行的预算、财务体制,往往是一个一级预算单位辖设许多二级、三级预算单位,他们之间的资金往来很多,不少单位也通过往来资金不入账、关联单位发票“大头小尾”的方式,转移或套取资金。如在对某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时,通过审计该单位工会的帐务发现该单位工会年初,以转帐方式收取该单位所属某二级单位上缴20万元的资金在“其他应付款”中核算,但资金的性质不明,在对该二级单位的审计中未发现有上缴工会的资金,对此审计人员及时对该笔资金的来源进行追踪,根据这一线索,查出该部门所属二级单位采取截留罚没收入、账外高息存款等方式私设“小金库”发生额达***万元。又如在对某单位审计发现,年底其所属的服务公司以“复印、打字费”、“印刷费”等名义出具多张发票,支付服务公司“印刷费”**万元,从主管部门看该支出丝毫没有问题,发票后面皆附有详细的印刷业务统计表、各种业务的单价,总金额与发票金额一直。但在对服务公司的审计中却未发现相应金额的收入,经落实服务公司相同的发票存根联金额全为2元,以此方法主管部门套取资金**万元,在账外发放职工福利。

另外,在对垂直管理部门的审计中,通过对上级单位相关支出资金去向的延伸,查出下级单位的许多账外资金:如上级单位返还下级单位的各种分成款、各种名目的劳务费等等,这些资金从上级单位看都是合理的支出,但下级单位往往不纳入账内核算,形成“小金库”。如果仅审计上级单位不会有问题,审计下级单位又不会发现线索,只有结合起来才能查清问题。

往来款合理性的审计

往来款的合理性主要是审计不同单位之间往来款项的情况,包括应收款项、应付款项、预收款项、预付款项等科目,主要审计往来款中收支内容的合理性、往来款清算的合理性以及与之发生往来关系的单位的合理性等几个方面。

    往来款内容的合理性。众所周知,往来款主要是经济业务中根据不同的会计核算原则产生的临时性资金垫付和收入,一般不会产生实际的支出,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应该及时清理。如果在往来款中出现长期垫付的支出、长期挂账的应付款项或者在往来款中直接发生了相关支出的事项,则应深究细查。

在对某单位的审计中,发现该单位在“其他应收款”中每季度都垫付某公司的水电费且长期挂账,以至于挂账金额越来越大,究其原因有关人员回答,该单位与某公司共用水表、电表,交费时先由该单位一起交纳,然后向该公司收取,但因该公司经营困难一直未能收回。至于单位与公司的关系,则含糊其辞避而不答。为此,审计人员从弄清该公司得情况入手,落实长期挂账的原因。于是到工商机关查询了公司的登记及年检情况。结果显示,公司法人系该单位负责人,经营范围同该单位的业务紧密相连,部分业务与该单位的职能重叠,公司自成立至审计日经营正常。原来公司与单位系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据此,审计人员调阅了公司的账务,财务资料显示该单位将部分业务转至单独成立的公司中,每年将上百万元的收入转至公司,公司账内无相关的工资支出,转移的收入部分用于发放职工奖励,部分用于超支的接待费用等问题,至审计日账内余额***万元。

在对某学校的基建账务审计中,在“其他应付款——某公司”账户中发现,该账户上年结转余额***万元,当年从该账户中除支付购车款20多万元外无其他业务发生,经落实该车由学校财务处使用,但未记入固定资产账。根据这一现象,审计组对该账户的收支情况进行了追溯。账面记录显示,其收入来源全部是个人缴纳的购房款,以前年度的支出是支付该公司款项。为了落实真相,审计组同相关人员进行了交流,索取了有关合同:原来该公司在学校新校园建设的同期,在同学校一路之隔的对面开发了一批住宅,学校为解决教职工的住房问题,以学校的名义从该公司团购了部分房产后,每平米加价100元售给本学校职工,由学校将售房款收讫后统一向该公司结算,学校在为职工团购住房活动中,共赚取差价收入***万元,该收入一直在基建账务的其他应付款中挂账。

    往来款清算的合理性。无论因何原因形成的往来资金,经过一段时间,都要进行清理。无非是采取以下方式:一是用货币资金支付;二是不同单位间债权、债务相互冲抵;三是以物抵债;对同一系统的上下级之间还可以通过内部往来划转的方式清算。对往来资金清算主要审计不同单位间债权、债务相互冲抵时确定的债权、债务是否合理,有无空转的情况;以物抵债确定的价格是否合理,有无过低、过高的情况;同一单位之间的清算方式是否一致,双方是否同时进行了账务处理,有无单方面调整,形成账外资产的情况。

在对某单位的审计中发现,2月份该单位以银行转账方式收入资金10万元在“其他应付款”中的应付“市科协”账户中核算,所附收据未注明所收资金的性质,年底将该笔款项进行了清理。其账务处理为“借:其他应付款  贷:事业结余”。“其他应付款”为什么转到“事业结余”中,既然如此,说明此债务是虚假的,为此审计人员到市科协进行了延伸调查,落实款项的来源。结果发现该单位以市科学技术协会分会的名义,使用市科协的“技术服务”合同和发票,将属于其事业收入的***万元收入以“技术服务费”的名义收到市科协账内,在科协账的“其他应付款——某单位”账户核算,在缴纳相关税金和10%管理费后,其中10万元转到单位账内,一开始在“其他应付款”中核算,年末转入事业结余中,其余资金在科协账内直接由该单位支付劳务费、接待费、会议费等,至审计日该账户余额尚结存**万元。

即使是以货币资金清算的债务,也未必合理,有时也存在问题。对同一个单位、同一人来说,其账务处理往往具有一定的特点、一定的规律,背离这些特点和规律进行账务处理,即使是合理的处理方式,也应予以关注。如在对某公司审计时,发现公司营业部代总公司搞资金营运业务,营业部对总公司投入的资金及产生的收益均在“其他应付款-总公司”账户中核算,其中一笔业务引起了审计人员的注意:当年10月该公司营业部开出一张转帐支票金额320万元,支票存根注明用途为上划总公司收益。其分录为“借:其他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乍一看这是一笔正常的资金往来,但进一步审计发现:该营业部同总公司清算收益的业务很多,但其余的收益都是在月底、年底一次通过“内部往来”科目清算(其分录为:借:其它应付款  贷:内部往来),为什么该收益以转帐支票支付呢?带着疑问,我们又重点审计了总公司的有关帐户(包括有关的收入帐户、所有的银行存款帐户),结果未发现该营业部以转帐支票上划的320万元的收益。为了核实该笔资金的去向,审计人员又到该营业部的开户银行延伸审计,银行凭证中的转账支票显示,该笔资金转至另一公司的帐户中。面对审计人员的查询结果,该公司承认另一公司为其注册的实体公司,以此为突破口查出该公司通过所属实体设立“小金库”****万元的问题。

   往来单位的合理性。有些往来款从往来款的收支内容、往来款的清理等方面看可能是正常的,不存在问题;但如果换一个角度从两个单位的关系、往来款是否与该单位的业务相吻合等方面来考究,可能就会发现问题。

在对某公司审计时发现,当年12月,该公司以“代收购土地款”的名义,收取其所属一子公司B公司资金2169948.41元,其中以现金收取185058.41元,银行转账收取1984890元,但未附收款收据,该公司的账务处理为(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B公司)。次年2月、5月、6月、8月,该公司以“还代收土地款”的名义,用转账支票分4笔将收取的资金返还B公司,其账务处理为(借:其他应付款——B公司  贷:银行存款)。附件皆为B公司出具的收款收据。其中2月转款900000元的支票存根上收款人栏注明收款人为“C公司”,后来由“C公司”改为“B公司”。至8月底,“其他应付款——B公司”账户代收的“土地款”全部由转回B公司,该账户结平。对此审计组对该账户的往来情况产生了三个疑点:一是从现有的资料看,无法了解款项从何而来、收取的什么性质的资金,收取款项为何不开收据?二是既然是B公司上交的“土地款”为何又分笔退回B公司,此笔业务似乎有点多此一举?三是按常理在申请领用支票时,就已确定支票的收款人,在记账时款项早已支付,但2月的支票存根上标明的收款人为何由“C公司”改为“B公司”,该款真正去向何方?鉴于以上疑点,审计人员到了该公司的开户银行进行了延伸调查。银行查询结果显示:该公司收取的1984890元资金,来自王某的私人银行卡,该人为我们本次审计单位的合作伙伴;记账凭证所附的4张转账支票存根,在银行的凭证中未能找到相关的转账支票,但同一时间银行对账单中,出现了4张现金支票,金额与该公司记帐凭证中所附的转账支票存根一致,时间基本相符。同一时间同一笔资金单位和银行的支付工具不同,被审计单位用虚假凭证掩盖资金去向的行为昭然若揭,据此线索查出该单位转移收入,私设“小金库”***万元。

在对某杂志社审计中,审计人员也是通过对往来款中往来单位的细究,查出该单位**万元收入不入账的问题。2008年初该杂志社在“其他应付款”账户中借某协会款项10万元,至2010年底仍未归还,从该杂志社的财务状况看,借款长期挂账有其合理性,但某协会出借资金的缘由,引起了审计人员的思考。经了解该协会是挂靠某单位的松散的社团组织,在业务上同该杂志社有交叉,表面上看其收支规模应该不大,似乎没有能力出借资金,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协会的法人为杂志社的副主编。据此审计组调阅了该协会的账务,原来杂志社长期以来以该协会为平台,在发展会员时硬性规定购买杂志社的刊物,几年来将发行收入**万元一直挂在协会账内。2008年因杂志社资金紧张以借款的名义转入10万元,至2010年底仍有**万元未转入账内。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