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审计论坛
浅谈中小学校的财务特点及存在问题

发布日期:2015-08-24 16:27:03 浏览次数: 字体:[ ]

 

加强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是促进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保护教育合法权益,树立教育良好形象的重要保证;是治理中小学校乱收费和教育腐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举措。笔者根据审计实践,简要总结了中小学校的财务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体制方面

(一)特点: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即设立教育结算中心负责所属学校的所有帐务核算工作,学校内部不再设帐,只配备报帐人员负责本单位日常报帐和结算中心的联系工作。

(二)问题:由于教育结算中心与所属学校在空间上、经济活动上的脱离,它只能通过所属学校提供的票据、凭证等进行会计核算,无法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核算内容的完整性负责。每个学校财务收入的资金来源是否正当、有无问题,会计核算中心不一定清楚,因此,学校仍可能存在设置账外账的问题。

二、预算管理方面

    (一)特点:国家对中小学校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二)问题:学校可能存在通过虚报学生人数套取财政补助等问题。

三、收入管理方面

     (一)特点:中小学校收入包括: 一是财政补助收入,包括教育事业费、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费、公费医疗经费、住房改革经费等;二是上级补助收入;三是事业收入,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缴纳的杂费、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缴纳的学费、借读费、住宿费、其他费用等;四是经营收入;五是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包括校办产业和勤工俭学项目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六是其他收入,包括社会捐赠、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等。

    (二)问题:一是学校收费中的违规问题。可能存在违规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收费,违规办班、培训收费,违规收取服务性收费,以及违规自立名目收费(比如择校费、教师节贺款)等问题。另外一方面,可能存在未足额收取相关费用的问题。二是学校食堂经费中的问题。可能存在超标准收取伙食费,克扣、挪用学生伙食费的问题。三是专项教育资金中的问题。比如义务教育专项资金、中小学校舍维修专项资金、义务教育助学金等专项教育资金的筹措、拨付、管理和使用可能存在问题。“两免一补”及贫困学生资助经费使用和管理情况可能存在问题。四是学校小卖部、房租的管理问题。是否足额征收相关费用,是否按时、足额缴纳相关税费。

四、支出管理方面

(一)特点:中小学校支出包括:一是事业支出,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二是建设性支出,包括用专项资金和社会捐赠等新建、改扩建建筑设施发生的支出。三是经营支出,即中小学校在教学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四是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二)问题:一是应该支出的不支出。比如,可能存在的应缴未缴财政专户、应缴未缴税费、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等问题。二是不应该支出的支出。比如,可能存在的扩大开支范围等问题。三是不规范的支出。比如,可能存在的原始单据不合规等问题。四是重大支出。比如,可能存在的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程序不合规等问题。

五、资产管理方面

(一)固定资产的管理。由于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根据近年来审计了解的情况,教育结算中心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基本规范,能够按规定程序报批、核算。但是也存在未经政府采购的问题。

(二)银行账户等资金的管理。鉴于学校在收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资金管理中,容易出现多头设帐核算等问题。

(三)往来账款的管理。主要关注往来帐款的结算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将资金借支、挪用、转移、长期挂账等问题。

六、负债管理方面

(一)学校的债务资金主要用于基本建设、校舍维修、仪器设备购置等。

    (二)债务来源主要包括向个人借款、向银行贷款、欠施工单位、向单位借款等,其中教师集资的比例较高。

针对以上特点和问题,笔者认为在中小学校的审计中,可以从“点、线、面”三个方面入手,实施审计,即以各项收入为重点,摸清资金运用线,确保审计的覆盖面。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