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明创建
弥河记忆

发布日期:2015-08-24 16:31:26 浏览次数: 字体:[ ]

 

我的家乡在山东临朐,风景如画、灵气所钟。家乡的“母亲河”——弥河,就流经我出生的小山村,好像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我要与她结下不解之缘……

“万物有根、万水有源”,弥河源于沂山西麓,我曾上网查阅,关于弥河有如下记载:

她在历史上几次更名:周秦时期称为具水,南北朝时期称为巨洋水,明清时期称为弥水(弥河)至今,共由150余条大小河流组成,县境内流域面积1473平方公里。其主流发源于沂山天齐湾,自南向北贯穿县境,河道蜿蜒曲折,先流向西,折而北,又转东北向,多处曲折。民间传说“弥河九曲十八弯”,又谓“临朐至九山,弥河过九遍”。弥水经临朐、青州、寿光三县(市),至央子港口,流入渤海湾

沂山的秀丽、弥水的风情,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的临朐儿女。也成了我感叹流年的永恒的素材:

儿时的那个年代,孩子们不可能拥有各种现代化的玩具,但是一条弥河,却总能让他们玩出花样:摘野花、捕蚂蚱、捉鱼摸虾、玩水嬉戏……每每都是乐此不彼、留连忘返。

而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弥河还更有一层特殊的意义:自小与姥姥亲,很喜欢去姥姥家,而且两个村子离的又近,但,中间却隔了条弥河!那时交通没有现在便利,弥河上连接东西两岸的桥很少,家乡流传一句话“隔河一里不算近”,可见想要过河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春秋冬三季,因为水凉,没法趟过河,得步行约一个小时才有连接两岸的简易桥。夏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因为可以直接趟过河去姥姥家,听姥姥讲她儿时的弥河:水好像更加的清澈,沙也好像更加的细腻……当然夏天也容易遇到连续的暴雨,还有上游水库开闸放水后,水面上涨,不光是不能直接趟过河,那简易桥往往也会被冲毁,要想过河就要走更远的路。真可谓是:爱也弥河、恨也弥河。

悠长的记忆,如同这川流不息的弥河水一样,我在记忆的长河里,寻觅她流过的每一个季节……

杨柳风吹、杏花雨起的时候,弥河两岸婀娜的垂柳也披上了层层绿纱,嫩嫩绿绿的小草穿插其间,是那么柔媚,各色各样的野花星星点点散落其中,如镶嵌的宝石,河水微绿静谧,偶有小小涟漪。堤边果树林里先是芬芳的桃花后是洁白如雪的梨花,各有各的丰华气韵,各有各的美感妙绝。孩子们在河边比赛打水花,在河坝边摘野花,放风筝;大人们在岸边的田地里灌溉小麦,播种各种蔬菜瓜果,享受着弥河水带来的便捷,一片忙碌祥和的景象,“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一切又都充满了诗情画意。

对孩子们来说,绿树如阴、蝉鸣鸟叫的夏天是弥河最有吸引力的季节,也是投身其怀抱最长的时候。也许是女孩子的缘故,即使在十一二岁最爱玩的年纪,也显现出“勤劳”的天性,那时的夏天,每个周末我必会和几个小伙伴相约去弥河洗衣服,每人端个大盆,盆里放六七件衣服,欢歌笑语来到河边,找到流水最清澈的河段,寻块最合适的石头作搓衣板,边玩边慢悠悠的搓着手中的衣服。河滩上长满了芦苇,便是我们晾晒衣服的最佳场所。衣服洗完晒上,任务完成,便可痛快的玩耍了。那时水面很宽,但不深,支流很多,细沙石子铺满河床,我喜欢拎个小桶,站在河边的细沙中,什么技巧也不需要,只需冲沙中抓去,便是一条泥鳅;或者在河边的石头缝里,淤泥里,寻几只小螃蟹,其乐无穷;水流急的地方常有棘皮鱼、链鱼等游来游去,但捕捞的难度太大,最大的收获也就是偶尔从小支流捕到一两条动作慢的嘎呀鱼,还经常被咬伤手指。太阳好的中午一定不会忘记比赛扎猛子。夏天是瓜果蔬菜成熟的季节,玩累了便三两人结对到岸边地里摘些新鲜的黄瓜西红柿,在河水里洗一下,吃起来格外的香甜。太阳下山后的弥河,是最美的。静静流淌的河水被天空的夕阳染上了锦锂鳞,劳作归来的人们用清凉的河水,擦擦脸,洗洗新摘的各种瓜果蔬菜,一天的劳累就随河水流走了。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有了弥河水的滋养,两岸田地的玉米饱满圆润,红红的苹果、金黄的梨子和紫红的葡萄都让人垂涎不已。人们收获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也在心底默默感恩这养育了我们祖祖辈辈的弥河水。

冬天的弥河是寂静的,如同劳作的人们终于可以放下手中的锄头,享受一季的清闲。雪花飞舞后河面结了厚厚的冰,孩子们便相约来冰面上滑冰,脸蛋冻成了红苹果也舍不得回家。

弥河水,流过了四季,也流进了我的心灵深处……

如今回家,看到弥河岸边新建了公园,河上也架起了几座连接东西两岸的钢筋水泥大桥,我再也不用担心怎么才能去姥姥家了。只是,现在的弥河再也不是我印象中的样子了:不知多少沙土被挖掉才变成了现在这样的“水渠”,孩子们站在河边都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更不用说像我儿时那样在河里玩耍了。

年年岁岁水都不再相似,岁岁年年人又怎能相同?如今,何处再去寻找那儿时的弥河?也许,只有依稀梦里来了……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