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设项目竣工结算久拖难决的争议看跟踪审计的重点 | |||
|
|||
当前,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计中,经常遇到一些久拖难决的争议问题,为解决这些争议问题,审计机关要组织许多专家反复讨论,做大量艰苦细致的签定、协调工作,但最终仍难以圆满解决。当我们对这些争议问题仔细分析后发现,造成这种久拖难决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工作疏忽和管理漏洞,而研究这些工作疏忽和管理漏洞并加以堵塞,正是我们进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重点。 一、工作疏忽和管理漏洞的主要表现 (一)在招投标阶段,招标文件与施工合同存在约定漏洞,造成建设项目在竣工结算时无据可查,从而引发争议。目前,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招投标阶段,招标文件编制与施工合同起草一般委托招标代理机构负责,这些招标代理机构水平良莠不齐,加之招标文件技术含量较高,一般的复核、监督机制难以起到制约作用,造成一些关键控制点在招标文件中被遗漏而不能提前被发现,而到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计时才发现有些关键控制点没有约定。例如在对某道路工程结算审计时发现,其主要材料是路基所用的级配砂砾,结算时施工企业提报值为70元/立方,审计人员考察当时材料价格后认为依据不足,应予核减,施工企业则坚持认为在招标文件与施工合同中,对主材价格如何确定并未进行约定,因此就应该按此结算, 双方为此产生争议。此争议实际是施工企业利用了招标文件的漏洞而钻了空子,如果在投标文件起草时,能够对主要材料的价格进行实地考察,并公布招标控制价的各组成部分的详细内容,同时在合同中约定主材价格如何确定如何调整,就不会产生该争议问题。 (二)在设计阶段,不重视编制施工图预算,造成一些争议问题不能提前发现,而到竣工结算时难以有效解决。施工图预算是以施工图设计文件为依据,在工程施工前对工程项目的工程费用进行的预测与计算,它能控制施工图设计不突破设计概算,是确定工程招标控制价的依据,是控制工程款拨付的基础。但从当前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管理情况看,对施工图预算编制建设单位往往认为没必要,较多项目一般都不编施工图预算,这一管理漏洞,貌似节约了一点费用,但会造成超概算及工程款拨付比例盲目的问题,也造成了一些结算中的技术问题不能被及早发现,最后将吃大亏。例如某体育馆工程,2011年签订合同约定土建、装饰的结算均执行《山东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但当2014年结算审计时才发现体育馆顶棚的网架制作、刷漆、防火涂料等分部工程根本无合适的定额可套用,在如何套用定额上出现了很大的争议。其实,如果在工程设计图纸出全后能及时编制施工图预算,以上无合适定额可套用的问题就会被及时被发现,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不会造成结算时的这种争议。 (三)在施工阶段,对一些隐蔽工程的设计变更、施工签证不及时计量计价,造成竣工结算时的争议。在《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中,对工程设计变更价款调整有着明确的规定,对施工签证也明确规定承包人7天内就用工、机械及使用材料的数量和金额等向发包人提出施工签证,发包人签证后施工。但从实际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管理情况看,设计变更、施工签证只说情况、不计量不计价的问题较普遍存在,所以到工程结算真正算账时则引发争仪。例如某综合试验楼工程建设过程中有一设计变更,将外墙装饰造型由“原设计干挂花岗岩石材”变更为“焊接钢结构骨架安装ALC轻质墙板,粘贴瓷砖”,但变更后合同价款如何调整则只字未提。工程竣工一年后审计人员进行结算审计时才发现“焊接钢结构骨架安装ALC轻质墙板”一项根本无定额可用,施工企业坚持认为应执行“干挂花岗岩石材”的定额,审计人员则认为“焊接钢结构骨架安装轻质墙板”工艺简单,执行“干挂花岗岩石材”定额显失公正,但工程已经被隐蔽,当时到底是什么情况谁也说不清,致此此争议问题久拖难决。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重点 当前,很多审计人员在搞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但跟踪审计到底重点跟踪什么,很多人心里没数。笔者认为,造成上述久拖难决的争议问题的管理漏洞,恰恰是我们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重中之重。 (一)加强对招标文件、合同关键条款的监督。要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编制招标文件的能力进行监督,对施工招标文件在组织发标前要求必须报送审计机关进行事前监督,对施工合同的有关条款的合理、完整性进行监督。 (二)加强对施工图预算编制的监督。施工图设计文件出具后,要及时监督建设单位是否在一定的期限内编制完成了施工图预算,有了施工图预算,才能监督建设规模是否超出设计概算,才能对工程招标控制价的合理性进行有效判断,才能有效监督工程款拨付是否得到控制。 (三)加强对设计变更或者现场签证计量计价确认的监督。要定期检查设计变更或者现场签证的真实性,确保计量计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要确保在隐蔽工程掩盖前、重大设计变更施工时,能到现场进行实地监督,对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的真实性真正监督到位,并做好影像记录,留足审计证据材料。更要注意审查监理审核意见不真实、乱签证的问题,发现问题严肃处理,促进监理单位严格履行职责。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